每27名慢飛童就有1人錯過早療!門諾基金會出動行動車救援偏鄉

【許家源記者 / 綜合報導】

0403強震後,花蓮的重建焦點多半落在房舍與基礎設施,但在偏鄉,家庭與教育資源的挑戰卻更顯沉重。對發展遲緩的孩子──俗稱「慢飛天使」──來說,偏鄉交通不便與經濟困境,往往讓他們錯過6歲前的黃金療育期。統計顯示,在花蓮,每27名慢飛天使中,就有1名因為交通或資訊落差無法及時接受早療,輸在起跑點的焦慮,在災後更為凸顯。

瑞穗鄉馬立雲部落的小婕,透過繪本練習對物品的認知

為回應地方需求,門諾基金會今年七月啟動早療巡迴服務「快樂ㄅㄨㄅㄨ車」,深入壽豐、光復、萬榮、鳳林、瑞穗、豐濱六鄉鎮。巡迴車外頭播放童謠,車廂裡則是專業治療師、社工與教保員,帶著教具與課程,把復健與早療服務送進部落與社區。八月巡迴至豐濱鄉豐富部落時,數十名孩子在阿嬤陪伴下學習辨識早療警訊,長輩們第一次知道「三歲能不能自我介紹」其實是一道檢測發展的重要門檻。場景溫馨卻令人心酸,因為在花蓮,隔代教養比例高達六成,多數長輩過去並不知道如何察覺孩子的需要。

門諾基金會早療團隊於家庭支持活動宣傳「快樂ㄅㄨㄅㄨ車」服務

「疫情後,親子互動減少,加上3C使用過度,讓孩子探索世界的機會更少。」駱麗伊社工說明,這正是許多花蓮孩子錯過早療的原因。她強調,「快樂ㄅㄨㄅㄨ車」不只是服務孩子,更是把社區重新串起來,讓長輩、家長、甚至整個部落,都能學習如何支持慢飛天使。門諾基金會認為,這不僅是震後花蓮的「教育重建」,更是一股社會暖流,讓孩子能在家鄉安心展翅。

新聞來源:門諾基金會

spot_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