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新聞| 劉俊彥
為打造強而有力的 AI 產業生態系,政府持續推動一系列前瞻政策,從 AI 人才培育到公共運算資源,再到智慧基礎建設布局,形成多層面的突破性部署。
鎖定 20 萬 AI 人才,2 + 4 計畫引外來新血
經濟部長郭智輝於 2025 年 AI EXPO 致辭時宣布,政府計畫在 2025 至 2028 年間培育200,000 名 AI 專業人才,包含每年 25,000 名國內人才與透過「2 + 4 人才培育方案」吸引 25,000 名海外學生赴台學習與工作。政府並透過稅賦減免、產學合作、創新競賽等機制,鼓勵業界與學界共育人才。
建構 AI 基礎環境:運算力、資料、公部門導入齊頭並進
數位發展部(MODA)提出五大 AI 生態建設策略:計算力、資料、人才、行銷與資金。其中,提供創業者免費 GPU 運算資源、開放政府資料及多語訓練語料庫,著重提升 AI 應用與研發的可行性。
同時,政府成立「AI 政府人才辦公室」,以制定 AI 能力標準、建立採用「TryAI 平台」與「AI Bot 市集」的環境工具,支持公務部門導入 AI,將 AI 技術延伸至智慧治理與公共服務。
十大 AI 基礎設施專案與南部 AI 示範園區佈局
行政院於近日推出「十大 AI 基礎設施專案」,以半導體、量子科技、AI 機器人與硅光等領域為核心,期望到 2040 年帶來高達新臺幣 15 兆(約 5100 億美元)的經濟價值。相關資金將結合 AI 創投基金、研發補助等多元管道,力拚 50 萬個就業機會與三座國際級研究實驗室。
此外,經濟與科技部門合作推動「大南部新矽谷計畫」,透過智慧系統整合平台,已投入逾新台幣 360 億、打造嘉義到屏東的 AI 集群基地,強化區域 AI 路徑建設。
全民 STEM 教育與早期 AI 啟蒙同步推廣
面對少子化挑戰,政府與業界已聯手推動早期 STEM 教育計畫。例如 Synopsys 舉辦雙語(中英文)晶片夏令營,開啟青少年對半導體與 AI 產業的學習熱情。人才缺口方面更自 2020 年的約 1.94 萬個職缺攀升至 2025 年的 3.37 萬,凸顯培育人才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