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陽科大30週年校慶 傑出校友李仁燿捐贈30件藝術創作予母校典藏

(記者黃信峯/綜合報導)朝陽科大將迎來30周年校慶,校內弘揚創新卓越的精神已然有成。在這充滿榮耀的時刻,名聞國內外首創小口瓶陶藝大師李仁燿傑出校友,曾榮獲中華民國十大傑出青年藝術文化獎、2022年榮獲「斐陶斐獎」殊榮的陶藝家李仁燿,特地為母校-全數捐贈30件藝術創作永久典藏,今(12)日舉行個展「淬鍊30-李仁燿陶藝創作經典個展開幕暨捐贈儀式」。朝陽科大校長鄭道明、設計學院長歐聖榮、校友服務暨職涯發展處長許世宗、通識中心陳中龍主任、副教務長吳獻堂博士、職涯發展組張淑芬主任、楊逸成主任、王藍瑩主任及校友總會理事長王志盟等貴賓出席,個展自即日起至3月30日在朝陽設計大樓藝廊展出,現場展出包含小口瓶和茶壺. 琉璃. 書法作品等共數30件藝術創作。

李仁燿陶藝大師,追求陶藝創作已滿39載。這位曾在1997年入學,2000年畢業的校友,校內期間非常積極,多次參與競賽,展現出色的才華。他以對自然的敏感觀察和對書法的熱愛為根基,將自己的生活體驗融入創作之中。在30週年特展旨也展現他多元的陶藝風貌,包含小口瓶特別以「淬鍊」作品、容器、花、極限、突破、琉璃、鳥型的書法等各式系列作品,其中最令人矚目的莫過於他研究了十幾年的小口瓶技法。李仁燿大師挑戰難度極高的製陶技巧,成功地拉出口徑僅0.01公分、僅容髮絲通過的小口瓶,開創了小口瓶的新境界。

李仁燿校友在此次30週年校慶特展中不僅展出了多樣的陶藝作品,更以深厚的校友情誼,捐贈「淬鍊」的小口瓶陶藝作品予母校永久典藏。這不僅是一件藝術品,更是情感與記憶的象徵。李仁燿校友在朝陽科大的求學歲月,展現了積極的態度,多次參與競賽,為校友服務、推動公益更是他心中的一份承諾。多樣美麗作品的捐贈象徵了李仁燿校友對母校的感激之情,以及他在藝術領域的卓越成就。這件小口瓶不僅是陶藝的傑作,更是校友之間深厚情誼的見證。校方深感榮幸,有如此傑出的校友為母校增添光采。

朝陽科大校長鄭道明表示,創校30年來,朝陽校友人數超過9萬名,菁英遍佈全球。現任中華民國陶藝協會榮譽理事長的李仁燿,從事陶藝創作39年,他所鑽研的「小口瓶」,是手拉坏難度最高的,口徑0.01公分,僅容髮絲通過,堪稱一絕。李仁燿以陶藝領域的傑出表現,享譽國際,母校與有榮焉,而其捐贈之小口瓶創作,不但展現了陶藝淬煉的大器精神,更見證了校友回饋的深厚情誼。

通識教育中心主任陳中龍強調,由於燒製難度高,李仁燿的小口瓶創作,不但曾獲選為台灣世界網球爭霸賽之冠軍獎盃,並獲美國伊利諾大學及宋慶齡基金會等單位收藏,藝術成就卓越非凡,因此特別邀請李仁燿回母校舉辦陶藝個展,並安排大師講堂,希望能藉此開創藝術創作的新境界。回首來時路,李仁燿十分感謝母校朝陽的栽培,以及設計學院、工設系恩師林運徵、李朝金的啟蒙,讓他汲取陶藝創作的養份,並累積實力,未來將提攜更多學弟妹,讓朝陽更上層樓。

朝陽科大不僅以卓越的學術實力躋身全球最佳大學之林,更以校友在各行各業的傑出表現榮獲讚譽。李仁燿校友的陶藝成就成為台灣藝術的一塊璀璨明珠,帶給世界對台灣陶藝的注目。而他所捐贈的「淬鍊」將在校園中展示,喚起校友對校園的美好回憶,也成為後進學子的靈感之源。李仁燿校友以陶藝領域的卓越成就,為台灣陶藝開創了新的領域,期盼未來透過校友的共同努力,朝陽科大能夠更上層樓。

李仁燿大師從事陶藝39年,儘管創作之路屢受磨練,却不改其志向與熱情,在每一次創作過程中獲得更多心靈上的富足,這些動力驅使他不斷突破自己,甚而獲得十大傑出青年藝術文化獎之殊榮。近年來李仁燿大師屢次獲邀於各大展館展出,創作之餘他更秉持著「施比受更有福」的信念,致力於回饋社會,也捐贈150餘件的小口瓶與書法作品給公家機關及母校朝陽科技大學等,讓更多人認識藝術,從小小瓶口發現大大乾坤;也長期致力於台灣偏遠鄉下、部落推廣藝術文化教育的發展,實屬難可貴。

李仁燿大師1986年起學習陶瓷創作以來,作品多元化,不論是人物、動物、雕塑、造型現代陶雕、手捏生活陶以及傳統手拉坏等,各種形式作品皆有涉獵。2005年開始研究手拉坏中難度最高的小口瓶,運用家鄉在地富含23%~26% 鐵質的苗栗土,以一氣呵成的精神與技法,鍛造出瓶口內徑最小只有0.01cm、僅容髪絲通過的典雅精緻的「小口瓶」,不僅開創了小口瓶的新天地,更以小口瓶建構了陶藝生命創作的新時代,讓更多人欣賞到多樣多元的藝術品。

李仁燿大師仍深感所學不足,惕勉自己精益求精,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期許有更可觀的創作,目前就讀國立台灣大學電機資訊學院資訊網路與多媒體研究所博士班。希望藝術結合科技,能夠有更精準更出色的小口瓶釉色,能夠看見更璀璨的陶瓷大千世界。李仁燿大師也應邀到該校通識中心演講以「藝術人生」為題分享一路走來的創作經驗與藝術人生的酸甜苦辣,最後與學弟、學妹們共勉「顧好飯碗與健康」、「一勤天下無難事」來實現自己的理想與目標,本次演講深入淺出,讓學弟、妹們受益良多。(圖/記者黃信峯翻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