甕藏「昔歸」2013普洱曬青散茶與2015昔歸圓茶品賞


文/攝影:吳德亮

深耕兩岸的資深茶人林君聽說我藏有2013年從雲南省臨滄昔歸帶回的曬青普洱茶,特別寄來一餅2015年他所訂製的昔歸普洱圓茶,希望我做個評比,瞬間勾起我的回憶……

2013年夏天受邀前往臨滄鳳慶、那罕、昔歸、冰島等地採訪,未料遭逢歷年罕見的暴雨與土石流,但一行依然決定冒險前進,車輛在顛簸泥濘的山道上,山坡上土石與斷落的樹枝不停滑落,不時還得冒險下車,與師傅共同搬開路上橫臥的落石;擋風玻璃前方擺放的「YNTV雲南電視台採訪車」標示,不知已震落了多少次。早晨八時從鳳慶縣城出發,一路驚險經過雲縣進入臨翔區邦東鄉,已經過中午了。
隸屬邦東的那罕與昔歸的茶樹大多生長在岩石區,由於長年累月吸收大量岩石風化後的礦物質,而產生滋味厚重的岩韻,武夷岩茶大紅袍就是一個明顯且廣為人知的例子。兩者都是經由先民將茶樹種在石頭與石頭間的土壤中,只不過邦東栽種的時間更為久遠,屬於栽培型的實生種野生古茶樹。茶樹耐活的特性即便「生於憂患」,也能成長茁壯為大樹,滋味不僅迥異於肥厚土壤呵護的茶樹,更不同於西雙版納熱帶雨林豐沛滋養的古茶樹群落了。

滾滾瀾滄江與忙麓山之間的昔歸,地理條件得天獨厚,無論水土、緯度、氣候或海拔堪稱最適合雲南大葉種生長,尤其河谷地水蒸汽上升造就的雨露均霑,更使得茶品具有獨一無二「香氣霸但不失幽雅」的表現,喉韻更令人難忘。抵達忙碌山麓的忙麓茶廠後,品飲四月留下的明前曬青毛茶,以沸水注入後,一股蘭花香頓時幽幽然撲鼻而來,輕啜一口入喉,停留在口腔內飽滿的山頭氣,則緩緩釋出不同於一般普洱的厚重岩韻。儘管全然未經發酵的生普,與武夷岩茶重發酵、重焙火催化的岩骨花香截然不同,但透過舌尖傳遞的那一股岩石清韻,卻瞬間直抵腦門,喚醒連日來油膩滿覆的味蕾,令人精神為之一振。


當場帶回約莫1斤半未壓餅的曬青茶,就一直置入台灣鄉間取得的老甕內珍藏至今,今日特別開箱,取來我與陶藝名家曾冠錄合作燒製的兩把新文人壺沖泡。甕藏11年後的曬青散茶與9年緊壓的圓茶,因陳化時間與藏茶方式不同而風味略有差異。儘管茶齡尚屬「年輕」,葉面與茶湯均未轉化紅潤,但沖泡後的茶葉極富彈性與活力,口感濃稠且柔滑厚重。尤其前者釋放細柔的氣韻,沒有太濃烈的刺激感,輕而綿密的回甘從口腔注入喉頭再直抵丹田。而兩者茶氣均強勁且霸氣十足,味蕾卻不致外斂刺激,從第一泡至第五泡都極具變化,岩韻的表現也不盡相同,跟11年前在忙碌茶廠以玻璃大壺沖泡的滋味又有明顯差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