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相依 我與「文字的重量」

文/袁青

也許,我該慶幸,打字的速度來不及跟上採訪時的紀要;所以,我仍有很多機會用到筆。其實對搖筆桿的我來說,筆好不好用,順不順手,回想起來,和那篇文章寫得好不好,某種程度是有相對的影響的;就像有候寫不下去時,我會去洗手,重新開始。

但是,自從全球電子化之後,比起當年在忠孝東路燈火通明的聯合報社大樓裡趕著截稿,埋首300字的稿紙,振筆疾書,拿筆桿的日子似乎愈來愈遠了!不過,我對筆,但不是丟了也不可惜的原子筆,卻一直有一種惺惺相惜的依戀。

始於「見藐小微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2012 年取「物外」ystudio為名,自創台灣精品,嘗試從「重拾物件跟人的關係,」讓漸失溫度與情感的日子再回到生活;決意結合職人手藝,選擇台灣製造的筆,彌補現代人因為科技進步帶來冷漠的情感缺口。今年己邁向第十年的「Ystudio物外設計」透過一支不簡單的筆,讓台灣被國際看見,甚至驚動古根漢美術館、Paul Smith等國際青睞。

傳達「文字的重量」價值的載體,是「Ystudio物外設計」追求工藝和職人精神的創業核心。前者代表「手感」,強調有溫度的手做痕跡;尋訪不同專業領域職人合作,傳承不斷練習、追求精準而無愧於工藝的精神。今年來到「日本職人工藝聯名三部曲:推出與「竹內錺金具」聯手的「蘭紋錺金具鋼珠筆」…

 

這也是繼透過甚至瀕臨失傳的工藝,像經過復育、四代傳承下來的「楽芸工房」的雲龍箔技藝;而與「京都便利堂」合作藝術版畫、使用珂羅版印刷術,是日本唯一、全世界唯二保存的工坊之後,「Ystudio物外設計」的第三部曲。

當看見當科技席捲世代,「手寫」習慣式微的今日;透過充滿溫度的戀物,讓厚重「銅製鋼筆」的文化工藝感,喚起富有情感的書寫體驗是多麼美好。但對很多人來說「文字的重量」又豈只是書寫而己?

台灣設計研究院院長張基義從建築師角度觀察,「寫,是回顧和未來溝通與視覺的美好紀錄。」米其林主廚江振誠笑稱RW餐廳都是用「Ystudio物外設計」的筆,「而寫字和廚藝一樣是獨一無二的經驗,其過程是很享受的。」

編舞家何曉玫形容「舞;如同一種身體的書寫,而且是語言都到不了的療癒!」至於對藝術修復師蔡舜任來說,用筆作註記待整理的文化古件是必然的;也是「真誠而精準」的必要。因此,對筆格外考究,也無可取代。

打開電腦,正在趴文寫稿的周日,透著天光,一眼撇見桌上的「筆」;物質過多汰換新舊如翻書的今天,一支筆,讓我重新感動於「文字的重量」。
也感謝老天送給我一份禮物;透過書寫,整理心情,「成為更好的自己。」

BOX
「錺」Ystudio物外設計 「Ystudio物外設計」委託日本當今最精細鏨刀工藝的專門雕刻金屬的職人,進行唐草及蘭花紋的手工雕金,再透過竹內株氏會社廠內製,完成兼具工藝及文化傳承的「蘭紋錺金具」鋼珠筆。

「蘭紋錺金具鋼珠筆」…預購活動請參考「Ystudio物外設計」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