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內.布里:視覺爆炸(18日)起 於臺北市立美術館展出

記者許家源/台北報導】

瑞士攝影大師勒內.布里辭世後亞洲首次回顧展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
重返歷史前線,見證國際局勢轉折的關鍵時刻

勒內.布里(René Burri)於1933年出生,2014年辭世於瑞士蘇黎世,終其一生處於全球歷史的前線,為當代最具影響力的攝影家之一。布里1955年加入馬格蘭攝影通訊社,並於1959年成為正式會員,在將近60年的職業生涯中,他以熱誠冷靜的目光記錄二十世紀後半葉的重要國際事件,足跡遍及歐洲、中東、北美洲、中美洲、南美洲、日本與中國,鏡頭下更不乏知名人物,如藝術家畢卡索(Pablo Picasso)、 賈柯梅蒂(Alberto Giacometti)、丁格利(Jean Tinguely),建築師柯比意(Le Corbusier)、尼邁耶(Oscar Niemeyer)、 巴拉岡(Luis Barragan),以及導演黑澤明(Akira Kurosawa)等,而1963年拍攝的標誌性肖像《抽雪茄的切格瓦拉》(Che with Cigar)則使他聞名於世。

勒內.布里,《南特到巴黎的高鐵》,1994,素描簿。圖:臺北市立美術館

布里以流利的法文、英文與德文暢行世界,其所持有的瑞士中立國護照,更讓他便於出入戰亂的國家。他拍攝的專題報導極具人性關懷,關注大時代下的人事物變遷,如蘇黎世聾啞兒童特殊學校的報導(1955)、蘇伊士運河危機(第二次以阿戰爭)報導(1956)等,經四年研究後出版的《德國人》(Die Deutschen)(1962)則是德國二戰後人民建構新身份過程的寫照。布里曾多次訪問中國,記錄下不同階段的關鍵轉變,如文化大革命前傳統中國在政治改革下的新樣貌(1964、1965年);共產黨長征五十週年紀念(1985);天安門廣場示威(1989)等。而透過報導美國總統雷根與蘇聯總書記戈巴契夫在華府及莫斯科的高峰會(1988),以及柏林圍牆倒塌現場(1989),布里更親眼見證冷戰的終結。

勒內.布里,《馬格蘭攝影通訊社成員攝於年會期間的攝影拼貼,皮弗通道,巴黎,法國》圖:臺北市立美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