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音樂影視人才不外流 李伯利呼籲市府重視流行娛樂產業發展

【記者羅伯特/台南報導】第57屆金鐘獎頒獎典禮22日圓滿落幕,今年頒獎典禮首創綜藝與戲劇分開舉行,產業提升及專業分工的態勢不言而喻。然而針對地域性發展而言,無黨籍台南市議員候選人李伯利提醒市府,要及早規劃台南的流行音樂及影視等相關科系的就業出路,避免音樂影視的年輕優秀人才「北漂」而人才外流。

許多人對於台南的印象是巷弄小吃和老街古蹟,但大家不知道現今流行音樂人和影視人許多都出自於府城台南。自幼學習鋼琴並為「愛樂合唱團」成員的李伯利表示,太太早年也是台南在地流行音樂人,對於本地的相關產業非常關注。

李伯利表示,早期台南曾是流行文化的先行者及發跡地。台灣第一位「流行音樂女歌手」林氏好是在地台南人,著名歌曲「月夜愁」是她的代表作品。然而現今不論流行音樂或影視演藝的上、中、下游產業都聚集在北部。近年來雖然有「高雄流行音樂中心」營運發展,但多數南部相關科系的「產學合作」若要結合主流的影視公司,還是要回歸到台北,這對一般學生的交通跟住宿費用負擔不小。再加上這幾年疫情所致,台南的流行音樂及影視相關工作者,由於無法有群聚的大型活動可接演,為了生計只能轉行或是接其他的零工,人才耗滯是非常可惜的事。

李伯利觀察發現,由於南部有許多特殊的街道場景,有很多影視劇組的取景仍要來到南部,他提出若能在台南設立具規模的片場,讓拍攝所需的棚內、棚外條件均在當地「一站到足」,便能稍平衡南北的影視製作環境,甚至引導相關產業南移,創造台南影視技術人員及學生,包括攝影、剪接、演員、執行製作和場記等,更多的就業機會。

李伯利認為台南不缺相關人才,許多產業線上的工作者,無論是導演、編劇、音樂製作、歌手、演員、錄音師、攝影師…..,都是來自於台南。台南市府若能重視流行娛樂產業發展,如同過去台北的「中影文化城」,還可進一步發展為「觀光影城」,不僅促進在地就業機會。還帶動在地文創環境的周邊發展、振興疫情後蕭條的店家業者。減少影視跟流行音樂的人才外流,不僅能活化台南本地的文創生命力,也讓年輕人有更多就業機會,「要讓年輕人的創意成為台南人的DNA」。

李伯利點出台灣人的創意向來無名遐邇,曾經也帶動亞洲流行文化和影視的發展,但現在年輕人卻以「韓流」馬首是瞻,是因為韓國從至高點的國家政策開始,結合觀光丶旅遊⋯⋯整合發展娛樂產業,以致於事半功倍,讓擁有創意的流行娛樂產業,迅速大鳴大放,影響力產生外溢效應,擴及到全球,甚至成為外交助力。

李伯利表示自己從政目的,是要監督政府是否虛擲人民納稅錢,有沒有將資源運用在刀口上。而振興娛樂或文創產業看似與一般市民無直接關係,但若能帶動大環境發展,必定會是全民福祉,需要市府檢討重視,他期待有一天金鐘獎也能辦在台南,讓台南繼續發光發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