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疫情中依然創作不懈的年輕藝術家們加油!

吳德亮提供

文/攝影:吳德亮
每逢農曆歲末,我總會與一些年輕的陶藝家吃「尾牙」,順便聊聊一年來他們創作的心得或遭遇的瓶頸。今晚依例與東湖的岩礦藝術家們餐敘,心中卻有無限感慨:從前年胸懷大志的5位,至去年剩下4位,今年更少至3位,退出的理由是創作過程艱辛,且年輕不易獲得藏家青睞等。因此面對疫情與不景氣衝擊,依然堅持創作不懈的葉樺洋、江世為、林育賢三位,今晚的居酒屋聚餐就愈發難得了。
記得有次拗不過某店家請求,前往某中年陶藝家處探訪,他劈頭就對我訴苦說自己做陶近40年,至今每把壺不過台幣數千元,反觀我曾不斷為文報導的多位年輕陶藝家,「陶齡」區區兩、三年就已有每把壺數萬元的身價,意味他的落寞乃因多年來未能得到名家提攜與指點,更不曾受媒體吹捧所致。的確在媒體爆炸、網軍氾濫的今天,Nobody與Somebody價格的落差可說極大化,儘管說來尷尬,但在群雄並起、百家爭鳴的今天,除了天分與努力,更凸顯個人對「公關」耕耘的重要,很無奈?卻很現實。

吳德亮提供

2014年我遠赴湖南長沙「杜甫江閣」演講,擔任〈湖南省陶藝協會〉秘書長的張君私下來請託,希望我能多報導當地的陶藝家,並幫他的陶板畫新書寫推薦序,當時他的一段話「湖南有許多優秀的陶藝家,只是缺少像吳老師這樣的學者能不斷為文幫我們推向國際」,至今仍記憶猶新。
我想起19世紀中後期的法國巴黎,由於有作家左拉經常為飽受主流學院打擊的印象派年輕畫家寫評論,推動新美學運動,才有今天廣為人知的「印象派」群英,包括原來屬於邊緣、原本被視為離經叛道,終於獲得社會認同的大師如莫內、雷諾瓦、竇加、馬奈、塞尚等。面對疫情,年輕藝術家們千萬別氣餒,阿亮將繼續以筆與相機,與創作不懈的藝術家們並肩作戰,加油吧!

吳德亮提供
吳德亮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