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企業如何面對下一波可能更嚴峻的新疫情

作者:蔡永澤

新冠疫情衝擊全球,不但改變民眾生活型態,也讓企業開始轉變型態因應,全球經歷新冠疫情的巨大影響,業績預測能見度不足、供應鏈斷鏈、遠距銷售流程常態化、商務碼頭貨櫃塞港等情況衍生,這情況直接影響著企業運營模式與通貨膨脹,更促使企業對於企業轉型感到其急迫性與重要性。

我認為現今企業不少評估及切入點皆從軟硬體之數位化開展,雖數位化工具可有效降低人工成本、資訊傳遞速度、資訊正確性等,然而根本的企業流程制度及商業模式才是轉型成功的重要關鍵。我提出精準定義影響營運的關鍵問題也就是數位轉型的第一步,可先從設計思考的角度評估,進行環境觀察、流程分析、資訊流診斷等開始,全面盤點可能影響內外部營運效能的各種可能因素。

在探詢階段結束後,則進行問題的分析,透過觀察點的分類與聚焦,大抵企業的問題是人力需求與技術創新,疫情後一定還會有其它問題衍生,到數位轉型的另一個關鍵成功因子,在於如何有效地透過敏捷讓轉型方案精準落地,建議以Scrum的架構,來提升方案成形的精準度及效益。

Scrum是敏捷開發的其中一個框架,簡單說明主要包括到幾個元素:
一、3種角色-Scrum Master(教練)、產品負責人和執行團隊
二、4個會議:衝刺規劃會議、每日站立會議、衝刺審查會議和衝刺回顧會議
三、3項產出:產品待辦清單、衝刺待辦清單和產品增量表

此外,搭配設計思考與敏捷式專案管理的技術,將可避免數位化轉型僅落實在軟硬體系統,轉而根本地改變組織工作流程、制定優化與各種商業模式的創新設計發想等,相輔相成可達更大的轉型功效。
我認為:企業在提升競爭力時需要不斷提生生產品質、擴充生產機具設備與技術提升時,但是如果人力資源的效率與素質無法提升,就算有再好的生產機具,在無優秀的人員操作下,產能要增加是有困難的;事實上,人力資源素質在無法有效提高下,反而會影響生產效能。本文目的主要讓企業最佳生產力在成長理論下快速復甦。共同提出疫情後企業投資在基本設備與教育投資與針對過同ㄧ企業在不同時間有不同的企業結構、勞動力數量及生產技術對教育投資是最佳化選擇。企業追求的目標來自於企業所生產的產品在市場比例所享有的多寡、如何開發新產品、新市場與降低產品的製造成本以提高企業的競爭力。在此同時,企業要注意的是企業內部人力資源素質的提升,也就是在企業在不斷提生生產品質、擴充生產機具設備與技術提升時,如果人力資源的效率與素質無法提升,就算有再好的生產機具在無優秀操作人員去運作與操作,產能要增加是有困難的;事實上,人力資源素質在無法有效提高下,反而會影響生產效能。所以在企業自我突破與提升的過程中,掌握低廉的人力成本與優秀的人才,才能脫穎而出,台灣企業才能在疫情後找出新的發展與成長。

基於企業投資在教育訓練的研究文獻不多,所以讓企業在疫情後了解維持有能力及忠誠的員工才是創造組織成功的重要因素,亦即獲得可以創造競爭優勢的人力資源就是透過教育訓練來達成的個人與組織的學習。教育訓練為一種過程,它能改善員工從事某項工作的技術與能力本文針對在台灣企業對於教育投資方面,臺灣大多私人企業均將訓練與發展視為一項必須緊縮控制的成本,而非視為一種投資,企業在教育訓練與發展上投資很少,原因為小型企業限制他們的資源用於訓練費用上與過去台灣企業習慣用廉價的勞工作為主要的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