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疫情下一股被壓抑的聲音:多模式思考的應用

作者:蔡永澤

其實本土疫情爆發並不意外,下一波疫情勢必再起,這是無庸置疑的,當民眾看到醫療現場吃緊,醫護人員備齊防護裝備,但本土確診數卻天天新增,甚至有多數個案在死亡後才確診,事實上台灣醫療量能與資源跟輔導機制有限,身處抗疫第一線的護理師與時間賽跑,看到的是醫護用心抗疫,並讓失控的疫情止住,但是另一個面向就是醫院櫃台與服務台人員辛苦且被忽略的心理感受與潛在危機。運用在多模式思考的分配不均,特別是所得議題分析事可以讓政府當局關心到醫療防疫的各個面向。

從電視上看到護理人員穿上厚重的防護衣,做足準備,接下來的幾個小時不得喝水、上廁所,為的是減少與病毒直接接觸的風險,也省下半小時穿脫防護衣的時間。特別在疫情爆發後,護理師除了在醫院服務,也被調派前往檢疫所、防疫旅館及快篩站,這不用說她們的辛苦是值得肯定的。然而被忽視的另一群辛苦的櫃台與服務台的人員,其實她們沒有足夠的防護措施,僅有口罩跟防護罩,但是她們需要直接面對未知的病人不論染疫與否,在掛號、批價、總機、病例與相關病人詢問,其與病毒的接觸接觸其危險性在我看來都遠高於醫療療人員,加上工作時間長與薪資不成比例,真的是政府醫療當局值得注意的一個區塊。

第一線護理師與櫃檯人員在醫療院所完成護理與收支工作,然而,在這群辛苦的人員披上制服前,會有多少人重視他們的工作權益與安全呢?退萬步言,當疫情正在如火如荼慌亂時,各國醫護物資不論贈送或是購買,是否有人想過每天需要去接觸到未知確診的掛號與付費的民眾其距離是短於安全距離之一,而這些人員都可能在極高機率下去碰到病人的手或貨幣與病例,但是各大醫院卻無法應付暴增的醫療需求,在本土疫情如無情的海浪席捲而來,在海浪不斷沖洗下顯露出準備不足的真相,也須將醫院櫃台人員列入須保護與首要關心跟輔導之列。

以多模型思考鴨片氾濫與貧富不均的兩大議題使用,但以管理科學視之,還是可以以尤拉方程式來做定性應用規模模型,成為一篇著名論文。最後以美國現代詩人-Wallace Stevens來作為分析資源不均的感受。

所有事情都十分複雜,
如果一切都很簡單,
生活、詩詞和所有一切都會變得無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