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永續城市為願景 蔡壁如:應先從地方城市凝聚共識

記者邱璽臣攝影

記者邱璽臣/台北

為因應行政院提出台灣2050淨零碳排放路徑及環保署提出的氣候變遷法,台灣民眾黨今(2)日下午於立法院群賢樓召開「永續城市願景公聽會」。民眾黨立委蔡壁如擔任主席,接受媒體聯訪時表示,希望先凝聚地方城市共識,然後慢慢有共識之後,她很期待這一部氣候變遷法於下個會期在各黨團的協商下,能夠順利通過。

蔡壁如提到,氣候變遷法雖然在立院委員會裡面通過,但是有很多的條文,各黨派之間有各自的想法,所以保留非常多條文,希望來凝聚大家的共識:「行政院提出的2050淨零碳排放路徑主要是講國家整體的,但我們想先從城市的永續願景來談。」

蔡壁如說明,因為城市是減碳的第一線,很多的地方還是要由地方自治,城市裡頭減碳的部分,主要是工商業的用電、移動的污染源,還有一些其他的能夠減碳的地方,所以還是先從地方來凝聚共識。

記者邱璽臣攝影

民眾黨立法院黨團表示,極端氣候席捲全球,台灣無法置事外,城市是對抗氣候變遷的第一線,永續城市不只要能防災,更要減碳、調適,才能增強城市免疫力。民眾黨立法院黨團立委蔡壁如、副總召賴香伶和幹事長張其祿今日邀請專家學者、民間團體、產業界、2022年各縣市參選人與中央/地方主管機關召開「永續城市願景」公聽會,共商永續城市願景、提出治理解方。

蔡壁如表示,極端氣候嚴峻,去年5月發生近56年最嚴重大旱、今年5月暴雨成災。2022淨零轉型關鍵年,城市是減碳第一線,中央提出《氣候變遷法》、《2050淨零路徑》,台北市也提出碳中和自治條例、淨零路徑,要帶領台灣未來30年產業、社會升級轉型。

蔡壁如指出,民眾黨創黨以來,連續兩年都做永續報告書,2021年就特別著重在《氣候變遷法》及能源政策,秉持「永續台灣,世代共行」要對158萬票及年輕世代負責。

張其祿則表示,城市與國家走向永續,都圍繞「減少即是增加」的核心概念,打造永續城市,減碳、減少浪費、減災等3大主軸必不可少。「減碳力即是競爭力」是世界新趨勢,各國將碳稅視為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主流,但台灣規劃2024年才開始徵碳費,明顯落後世界腳步。

張其祿直言,減少浪費,實現循環經濟是台灣下一階段產業革命及取得國際競爭力的重要課題,面對氣候變遷造成的極端氣候常態化,台灣除了積極減碳,更要提升社會的防災韌性。

賴香伶表示,今年3月國發會發表《2050淨零排放路徑》,運輸部門規劃2030年市區公車及公務車全面電動化,但以桃園市為例,市府公布的《城市淨零路徑圖 》只要求2030年公務車全面電動化,主因就在於電動公車成本高、補助少,願意申請的業者寥寥無幾。

賴香伶指出,桃園要達成2050淨零碳排有4大方向:通盤檢討都市計畫與國土計畫、提高企業獎勵、健全制度增加誘因、完善基礎設施,如果調整得宜,桃園可望在2030年達到格拉斯氣候協議所要求的減碳達45%。

民眾黨新店、深坑、石碇、坪林、烏來區新北市議員參選人張凱鈞則提到,行政院規劃,電動車、電動機車在2040年市售占比都要達到百分之百,國發會主委龔明鑫強調不會採取禁售手段。但是,他質疑,全面電車,現在就常跳電,台灣哪來那麼多穩定的供電?若沒有足夠的再生、環保乾淨的綠能源,也沒有重啟核電,而採用其他方式產生電,例如火力發電,那對環境一樣是污染,還要面對空氣污然、酷熱效應、廢爐渣等,還有二氧化碳問題造成的溫室效應。因此,張凱鈞呼籲,要跨黨派、跨城市共同面對問題討論、凝聚出共識,才能讓政策順利執行,而不是空有理想卻窒礙難行。

民眾黨團認為,極端氣候是台灣避無可避的問題,水與電是城市兩大主動脈,以水、電為經緯,納入建築、交通、農業等面向,中央與地方通力合作,才有可能將氣候變遷的衝擊降到最低,落實永續城市節能減碳轉型的願景。

照片來源:記者邱璽臣攝影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