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髮族 請記住醫生的忠告

文/史沛清(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教授)

生命必然由健康走向衰老,人沒有永遠的健康。老人總會有一些煩惱和痛苦,是老了還是病了呢?
當我們步入老年之後,已走到人生的邊緣,不知明天和意外哪個先來。過去的是非已是歷史,往事不必回頭。我們經歷了蹉跎歲月,奉獻了厚重的人生,無怨無悔。
尤其經歷過嚴峻的疫情洗禮,使我們徹悟,平安健康才是最重要的。人生沒有永遠,來日並不方長,要以好的心態活在當下,增強對餘生的信心和勇氣。老是由於年齡增長導致的生理老化改變,不能把老看成疾病。有專家指出,現代檢查設備的先進性,想證明一個人有毛病很容易;若想證明一個人沒病卻很難。
有些醫生常把一些危險因素當成疾病,把陰天看成下雨,讓病人穿上雨衣、雨鞋,撐起雨傘度日。若拿年輕人的化驗標準去衡量一個老人是否正常,結果將是每個老人都有病。
我們要理性看待年齡、看待身體和疾病,更要找對醫院和醫生。如果真是病了,有時要求醫,有時則要淡然。實際上,存在軀體症狀或心理症狀的人中,有75%經過數周、數月會自行好轉、改善,因為人有很強的自癒能力。
此外,還應瞭解到
第一,衰老常與病理改變相交錯、混淆;
第二,往往多病共存,互相制約;
第三,各臟器功能可能處於失常邊緣,多有潛在病變,稍增加負荷易致多臟器功能衰竭;
第四,治療要從局部和整體兩方面考慮。掌握這些,老年人患病時才不至於顧此失彼。

學習基本醫學常識

 老人應熟知一些常見病,比如心絞痛、心梗、腦梗、外傷等疾病的救治常識,尤其是發病先兆、防治 要點,關鍵時能救人、救己。人們往往因無知而生病,因無知而死亡,因此有必要學些醫學知識。   另外,有些老年人有病沒病,往往同時服用多種藥物,卻不知曉用藥適應證、配伍禁忌、注意事項, 造成無可挽回的後果

改打撈為築壩

 要樹立以預防為主的觀念。重視定期體檢,發現問題一查到底,做到早診斷、早治療。
美國心臟病協會有個生動的比喻:如今的醫生都聚集在一條氾濫成災的河下游,拿著大量打撈落水者的先進工具,同時苦練打撈落水者的本領。結果事與願違,一大半落水者都死了,被打撈上來的也奄奄一息。更糟糕的是,落水者越撈越多。
其實,與其在下游打撈落水者,不如到上游築牢堤壩,防止河水氾濫。以心梗治療為例,冠脈狹窄大於75%就可上支架,但術後3年內約有30%~50%會再狹窄。最好的辦法是預防為主,通過綜合干預手段阻斷冠脈狹窄的進程。
完整的醫學鏈條包括5個環節:預防、保健、診斷、治療、康復。這5個環節缺一不可。
看門診做手術講門道    有病一定要去有資質的正規醫院就診。去之前先梳理一下所有不適,有重點、不遺漏地告訴醫生。得到明確診斷和治療意見後,最好再去一家大醫院就診核實,然後選擇合適的醫院和靠譜的醫生治療。

患上疑難雜症,最好選擇有經驗的老醫生;需要開刀治療,則找年富力強的中年醫生為宜。

治療後要與醫生保持聯繫,定期複查,接受專業的指導康復。
有位中年男性患者,因膀胱癌行膀胱全切原位回腸再造一個新膀胱的手術,現已健康生活23年,保持著正常的儲尿排尿功能。做到這一點,是因為他堅持術後長期隨訪觀察。像這樣的大手術,術後監控管理甚至比手術本身更重要。

老年人手術的原則 

 《柳葉刀雜誌》曾報導,美國許多老年人晚年接受了不必要的手術,甚至40%的手術可以不做。
筆者的意見是,老年人該做的手術還應積極做,不能抱病餘生,況且近年來高齡老人手術成功的例子 很多。
但老年人手術時要記住幾個原則。
1要謹慎,必須確保安全、有效,做該做的手術。什麼是該做的手術?就是既能改善生存品質,風險又小的手術。
2重視圍手術期的處理。醫院值不值得信任,要看其術前是否做了充分評估;診斷明確,確有手術指徵,術前準備充分,對意外情況有應對措施。
3儘量選擇成熟的微創手術。
4醫院多科協作,這樣可以保證精準醫療和個體化治療。
5重視麻醉。現代麻醉技術是高齡老人手術成功的關鍵。
6患者及家屬要參與決策,醫患同心風險共擔。
我們終將慢慢老去,但永遠不要放棄對生命的熱愛。在變老的路上,如何面對衰老與疾病?「重要的 不是治癒,而是帶著病痛活下去。」筆者很欣賞法國哲學家阿爾貝.加繆的這句話,認真地活是一種責任。

這篇文章 銀髮族 請記住醫生的忠告 最早出現於 中國醫藥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