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臺猜除專案大掃蕩成果斐然  首見進化成4.0迷你電信移動機房

【記者方笙楠臺北報導】刑事警察局電信偵查大隊第一隊執行「猜除行動專案」,對於國內猜猜我是誰詐騙手法進行研究,並過濾165反詐騙諮詢專線詐騙電話資料庫,有效結合國內電信業者大數據分析能力,快速掌握詐騙集團在臺成員民宅架設自動發話平臺,自109年3月起已經成功掃蕩14處機房,查獲全臺北、中、南、東各地嫌犯計18人到案,目前已清查國內民眾超過150名被害人遭到冒稱親友借款而受騙,損失金額新臺幣3,000餘萬元,全案與臺北市政府警察局士林分局共組專案小組,並報請士林地檢署檢察官廖彥鈞、郭千瑄指揮,擴大偵辦。

詐騙集團將話務中心架設於境外,為取信國內被害人來電門號為國內發話,必須利用在臺共犯先將發話設備架設於國內可收取基地臺訊號處,才能透過網路遠端傳送話務,由於近二年以來刑事局大量掃蕩類似發話機房已經造成詐騙集團成本嚴重損失,因此詐騙集團不斷精進設備,從今年起多次查緝行動發現犯罪發話設備已經從1.0「大型DMT設備」變種至2.0「SIMBOX(多卡寶)」,甚至演化更小型3.0「IKOS(蘋果皮)」及4.0行李箱式移動機房,而發話機房透過縮小迷你化及可快速移動性,也讓詐騙集團成員可每天快速移動,提高警方偵辦上困難度,因此為加快打擊效度,電信偵查大隊利用自身專業技術,已經建立能更快速打擊完封這四代機房之偵查方法,以避免更多被害人接到詐騙電話而造成財物損失,也讓猜猜我是誰詐騙案件發生在今年度達到一定壓制效果,維護國內電信通訊秩序,保障民眾財產安全。

詐騙電話不斷運用新興工具快速演化,讓民眾防不勝防,因此為擴大打擊面,除持續結合民間第三方警政力量,透過警政單位聯手各大電信業者合作框架打擊,並持續秉持以科技打擊犯罪精神,不讓電信詐騙犯罪侵害民眾財產,在此警方特別呼籲,如接獲親友借款等不明詐騙來電,應立即向其他親友查證,或主動向警政署165反詐騙諮詢專線查詢及舉報,以利警方建立資料庫來加強犯罪情資精準度,以期快速掌握情資將不法分子一舉成擒,提供國人良善生活環境。

圖說:發言人刑事警察局電偵大隊副大隊長林明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