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市啟動「標示輔導專案」 學者:應加標有無萊克多巴胺

【記者方健龍新竹報導】新竹市衛生局日前在新竹市議會進行「中央開放美豬進口,市府具體因應措施」專案報告,衛生局代理局長楊清媚指出,市府從9月起已啟動「標示輔導專案」,主動輔導全市包括製造及加工業者、餐飲業、輸入業、販售業,凡販售豬肉或含豬原料的包裝食品、飲食場所、散裝食品等落實豬肉產地標示,明年開放後也將加強溯源管理,增加抽驗能量。

針對這項官方說法,台科大博士候選人曾沛騰表示,市府衛生局標示輔導專案,不該只要求標示豬肉原產地,也應標示是否含有萊克多巴胺才對,他呼籲市議會應要求衛生局檢討調整,確保資訊透明,民眾能安心選擇肉品,讓新竹市民保有選擇不吃萊豬的權益。

衛生局代理局長楊清媚在市議會報告中指出,自110年1月起,將依中央新公告法規,加強擴大稽查豬肉及含豬可食部分的標示,針對各大賣場超市、傳統市場、各餐飲業、攤販、食品製造業等進行稽查檢驗,也將持續積極爭取中央預算,提升竹市稽查檢驗量能。

曾沛騰指出,根據食藥署提供的資料,中央部分食藥署稽查人員只有83人,新竹市衛生局稽查人員加總不到100人,人力明顯不足,認為有「增加人力」的必要。目前稽查人力與資源嚴重短缺,看起來遠遠無法應付明年一月一日可能面臨到的狀況,及後續的稽查工作,希望衛生局能給予一個「明確時程」表,說明人力什麼時候才會到位及稽查程序為何?

至於大多市民關心的校園營養午餐,曾沛騰則建議,學校午餐採用四章一Q規範,食材採用有機、產銷履歷、CAS台灣優良農產品、吉園圃安全蔬果四種標章產品及農產品追溯條碼,確保學校午餐所使用到的各項生鮮農產品,供應來源都可以追溯查核,才能確保我們下一代吃的安心健康。

圖說:台科大博士候選人曾沛騰認為,竹市標示輔導專案不該只要求標示豬肉原產地,也應標示是否含有萊克多巴胺才對。(圖/曾沛騰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