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中醫藥五大意見領袖出列 為新冠肺炎端出解藥-1

台灣中醫藥五大意見領袖出列 為新冠肺炎端出解藥

前線抗疫指揮官最堅實的後盾

前線抗疫指揮官最堅實的後盾

專題企劃.採訪/金麗萍 整理記錄/沈文生 攝影/鄭賜生
 前言:防疫如作戰,一套完整的作戰策略,則是致勝關鍵。此時,全球防疫人員站上最前線,繃緊神經,以最嚴格的方式防堵隔離確診案例,防堵是「必要」卻非「唯一」的戰略,它的目的是以時間為大後方換取空間,面對一場長期戰役,建立全體最佳戰力。在新冠病毒肆虐下,如何讓身處大後方的廣大民眾備足戰力,成為前線抗疫英雄最堅實的後盾?中醫藥的治病及調養體質,是這個社會不可少的另一股重要聲音。為此,本刊副社長兼總主筆金麗萍特專訪台灣中醫藥界五大意見領導:台北市中醫師全聯會理事長黃建榮、義守大學教授陳旺全、中全聯理事長顧明津、台北市中醫師公會第19屆名譽理事長林展弘、中醫師全聯會理事長柯富揚等(按採訪時間順序排列/照片由左至右),數十年的臨床、教學經驗,他們如何看待「新型」冠狀病毒?援中醫古籍辨證論治中早有記載的病證,成為支應前線、大後方的抗疫英雄。

台北市中醫師公會理事長黃建榮
辨證論治 對症下藥

 中醫的精髓是辨證論治,必須按照病患的證型進行分期,並使用不同的方子,不宜直接以既有的方子一體適用。

 對於新冠病毒,之所以有人會提及普濟消毒飲,是因為此次新型冠狀病毒會攻擊到咽喉下方的黏膜細胞,這時,銀翹散、普濟消毒飲等,是最常使用的方子;在遭病毒感染初期,病患出現喉嚨痛、咽峽炎的症狀,此方確有一定程度的效果,其他如口腔發炎,也有效果;但如果沒有上述症狀就貿然使用,不易見效。

 當病毒進一步攻擊肺部細胞時,麻杏石甘湯的效果相對較佳。在診間,有一些醫師看到患者在後期,呈現濕熱證型,出現舌苔白厚的現象時,這時病毒已經深入到肺部,再服用表層預防的藥物,就不太合適了。這時,有一些處方建議使用麻杏石甘湯(麻黃、杏仁、石膏、甘草)之類的方子,因為薏苡仁是考慮它的濕熱證型。

 這種病證,我們在SARS其間也曾遇見過;當時,我就看過病患的舌苔發生白厚現象,所以,提供患者甘露消毒丹。
 我認為,開立處方之前,最好由醫師進行辨證論治,需先了解現在的病程在哪一個階段,才能對症下藥。一般民眾若隨意買草藥進行服用,有時甚至會造成反效果,比如涼性的吃太多,就會影響正氣,也就是抵抗力;而有些藥的功效是消退發炎,就是減少免疫系統運作。

中醫辨證論治 先看病證屬於哪個階段

銀翹散、普濟消毒飲:用於初期病毒攻擊咽喉下方的黏膜細胞時使用。

麻杏石甘湯:病毒深入肺部,處理肺部發炎與濕毒的問題。
甘露消毒丹:舌診白厚,SARS給方。

義守大學學士後中醫學系教授陳旺全

治療新冠病毒的全新思維

 以中醫而言,引起疾病的機轉,只有六因,分別是風、寒、暑、濕、躁、火;就目前肆虐全球的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而言,它是一種肺熱病,因有風熱病毒侵襲至肺。新冠病毒如何防患?黃帝內經提及:中醫講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邪勝正虛時,才會導致此病。

認識病理轉機 判讀病情 

 按中醫的辨證論治,新冠肺炎確有輕重之分。首先,必須認識病理機轉,人類的呼吸道有上皮細胞,很容易與蛋白血管緊張素(ACE-2)結合,一開始,不會馬上發病,就看你的抵抗力、免疫力如何;如果,免疫力好,身體即能判斷這個ACE-2不好,已經侵襲到我們呼吸道了;但免疫力差者,就沒有警覺,讓ACE-2侵入後,再去感染其他細胞。

 我用一個簡單的比喻,ACE-2好比是一名帥哥,一旦用手把他牽進來,免疫細胞就會接受他、沒有防衛;這時,其他上皮免疫細胞看了羨慕,就開始爭搶,結果,免疫細胞與免疫細胞之間,互相攻擊,致使免疫風暴產生。免疫過強會產生免疫風暴,所以免疫適當就好,太強、太弱都不宜。

先緩解病證 再對症精準下藥
 如果,我們注意疫情發展,可以發現為什麼這次死亡病例多半是糖尿病、肝病或其他慢性病患者?原因是這些患者,本身就很虛弱,病毒趁虛而入,由輕微咳嗽,接著有痰、咳血、胸悶到呼吸窘迫,病情慢慢加重,甚至產生毒素,併發如氮質血症Azotemia,很快生命就結束了。

 所以,論治一定要辨證實治;第一個重點是先治標。得病時,不是急著想要殺死病毒,應該先進行症狀緩解,不要讓病情惡化。

 所以,當風熱病毒已經侵襲到肺部,首先要舒風清肺,讓它不要咳嗽,最常使用的處方就是銀翹散;然後,根據辨證再加荊芥等其他藥,目的在於強化抑制病毒,抑制病毒DNA合成。

循序漸進 抑制病毒複製

 第二,寒熱都在胸部,病患咳嗽不止、痰也多,才用麻杏甘石,再加上黃芩、桑白皮等,目的在於抑制病毒複製,阻止它產生聚合酶。這是辨證病情加重時的論治策略

 第三,當重症氣陰兩虛時,就要益氣養陰清熱化毒,竹葉石膏湯是先煎之後把石膏拿掉,利於退熱抑制病毒;再加上地骨皮等其他相關藥,抑制病毒的複製

防止病毒入 哪些中藥成分有效?

 事實上,最重要的是如何防止病毒侵入人體細胞,為此,我找到一些藥材如牛膝、夏枯草。中藥分有高分子及低分子量,經過臨床試驗,證明具有抑制病毒DNARNA生命週期的能力。

 第一,黃酮類,存於茶和薑蔥蒜內,有黃酮類就是低分子量。蔬果薑蔥蒜等根莖類都具抗氧化,可消除自由基的活性,沒有氧化、自由基在體內,自然不會生病。

 第二類,可抑制病毒複製,干擾病毒與素子細胞的黏附與結合,如此人體就不會生病。

 第三蒽醌類,可追殺病毒、抑制病毒複製、增加干擾素的生成。

 再者,就是多醣體,我們提及黃酮類是低分子量,多醣體則是大分子物質,它不是真正醣類,因食用過多的醣類有害身體。多醣會隨著我們人體細胞演變,如我們食用澱粉後,會轉換成葡萄糖,然後再變成肝醣,它的衍生物也是蛋白,有能力抑制病毒。

 阻止病毒進入宿主細胞,再來,就是抑制病毒複製;而抑制病毒複製所需的蛋白酵素,以菊花效果最佳。

靠免疫細胞 擊退病毒

 病毒會閃躲免疫反應,因為怕被吞噬。我們調節細胞反應誘發干擾素分泌,像消除自由基、預防醣類等等,因為干擾素Interferons)出來,就能殺死病毒。

 換言之,增強抵抗力可以產生合適的免疫力,促進白血球的吞噬能力、淋巴球細胞的轉化力,在此,南五味子、何首烏等,都有功效。
 病毒不宜圍堵,要提升人體免疫力,睡得著、吃得好、想得開,讓五臟俱全、不生病。於此,四君子人參、白朮、茯苓、甘草煎煮對肺、胃都有幫助;再來,是六味地黃丸,小孩出生的第一方就是它,對免疫力很有幫助。牛蒡、丹參、南五味子、洪景天、黃耆、靈芝,如何搭配?必須根據病證進行適當調整。至於普濟消毒飲,對部分症狀具有緩解效果。

全聯理事長顧明津

終結病毒肆虐 中醫藥捨我其誰

 新近爆發的新冠病毒,更加說明未來中醫藥將扮演很重要的角色。

 中醫源自祖先智慧。後漢張仲景的傷寒論提及,對於病症誤判,會有後遺症辨證,將由表症變成裡症,陽症變成陰症,尤其是直中三陰最可怕。這次新冠病毒疫情的死亡案例白牌計程車司機,正是直中三陰
通透傷寒論 力抗新冠肺炎

 我認為,若能將傷寒論的觀念透過生活化的見解,加上病例彙整,形成研究風氣,可望大幅降低流感致死率。我甚至可以篤定地說,任何流感包括腸病毒、手足口病等證型,經過中醫治療,三至五天症狀即可消失。這次新冠肺炎,武漢第一批醫生自己也染病,但何以存活下來?正是以中藥治癒。

 中醫對於百病都可以分四型以上,但因分型愈多愈難控制,所以,出現統包的作法,我個人接受此觀念。統包即是直接將一些方子加在一起,煮成湯飲用,保護別人、也保護自己。我的統方就是九六平,將九味羌活湯、六味地黃丸、平胃散三個藥合在一起,而此一名稱是由中醫傳統醫學會理事長賴鎮源命名。

統方九六平 在台灣平胃散是主劑

 為什麼我大敢使用「九六平」?是從傷寒論論及三陽三陰而得,其內說明現在統稱的流行性感冒,或各種外感症。台灣位於東南方,平胃散是主劑,所有藥都不下,光吃平胃散,也會好很多;而九味羌活湯具吸毒作用,能治所有感冒,溫病熱病,從頭到腳出現的症狀都能治,症寒狀熱、頭痛嘔吐、口渴,也適用,可以是無汗或有汗,因為它裡面有九個活、防風、蒼朮各3克細辛,川芎、白芷、生地黃、黃芩、甘草,生薑、蔥白克),可以調整體質;至於六味地黃丸,有些體質衰弱,不是腎虛就是脾虛,甚至下三陰裡面包括肝腎,最主要是讓它把腎水供應充足,讓腎功能的先天與肺功能的後天得到天地交融,將此三方統包,就可以控制疫情了。
 所以,若能找中醫辨證最好;若有困難,可以用九六平,我不能說它是最好,但效益最高。

能量醫學 關鍵在能量的源頭

 我認同能量醫學,但必須先弄懂中醫的經絡。能量醫學是中醫針灸實體的展現,能量醫學就是中醫針灸經絡循行的發揮,問題是能量不足時怎麼辦?中國人講求打通奇筋八脈。祖先扎針,重視下針的感覺,扎針後,只要得氣就停。中醫扎針如魚吞,下針後,扎到點發現被吸入,就對了。所以,我扎針只扎一次,因為扎一針沒效,就表示沒效。

漫談金針取穴

 中醫的精 髓就是辨證論治,有什麼證就下什麼針;若是沒病,是屬於公孫內關證的體質,就扎內關、公孫就好。什麼體質扎什麼樣的穴,這就是金針取穴的精髓;如果已衰竭呼不到氣,就在合谷內關扎針。

 至於按摩穴位是最簡單的。胸口不舒服,就在三中揉一揉、拉一拉;再來,就按壓合谷、內關、外關、三里,八脈交會線按一遍。

 目前,新冠肺炎所引起的肺纖維化,在西方醫學而言,已屬不可逆;但在中醫,卻不盡然,關鍵在於如何提供氣血給已經纖維化、硬化、鈣化的肺和肝。

 何以稱「金針取穴」?古時候在還未演化至使用金針時,研究出最好的針是馬口鐵,比較不痛,而且,針都是重復使用。後來,冶金技術越來越進步,真是用黃金針灸,才統稱金針,所以「金針取穴」是個代名詞,而不是一定使用金針。
 養生保健針不如灸。以前不但不能隨意放血,連扎針都不輕易進行;扎針之前先溫針,以前的針,要扎之前是先含在嘴裡;現在,可以把針進行適度保溫,使用時,再取出來。

文轉-

這篇文章 台灣中醫藥五大意見領袖出列 為新冠肺炎端出解藥-1 最早出現於 中國醫藥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