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市國光路地下道填平完工 凸顯林佳龍前市長績效不彰

報新聞記者鄒志中/台中報導 「富市台中、新好建設」都市縫合新里程碑 !台中鐵路高架捷運化後,台中市政府自2019年底起,陸續啟動5處地下道填平工程,短短約1年時間先行完成4處,最後1處國光路地下道填平工程也提前完工,台中市長盧秀燕2022年1月6日出席祈福典禮表示,台中市政府團隊在兼顧工程品質、安全及交通維持下,5處地下道皆提早至少約1.5個月時間完成通車,未來台中市交通將更順暢,除能解決淹水問題,台中市城鄉風貌與都市景觀也將大為改變。

臺中市議員羅廷瑋表示,他擔任議員時就常常接到民眾反映,國光地下道常常發生車禍,因為分隔車道常常內車道的汽車,會直接就在復興路左轉,因為國光地下道有視角差,常常不小心就撞倒直行的摩托車,所以該路段常常釀成車禍,而整個填平的工程當中,最複雜的就是天然氣加壓站遷移,欣中天然氣公司評估多次都說無法將加壓站遷移太遠,該加壓站供應當地許多家庭天然氣使用,而天然氣的加壓站不處理就無法順利填平,當時因為處理加壓站的問題也導致填平工程,無法順利開工,大家都非常擔心是否就填平工程又無法執行了,所以當時與臺中市政府與黃國書立法委員才要一起會勘協調臺中市都發局解決困難。

臺中市賴義鍠議員也專程排除公務行程參加臺中市政府舉辦的「國光路地下道填平工程」,因為賴議員過去就讀國立中興大學國家政策與公共事務研究所時,國光路地下道就是賴議員上課的必經之路;因此,國光路的填平祈福典禮,義鍠議員說他再忙都要來,因為有緬懷也有感恩,緬懷的是他三年求學的往事歷歷在目,感恩的是盧秀燕市長「開不了工的已開工 、完不了工的也已完工!」的施政魄力!

台中市議員李中也參加國光路地下道填平工程完工祈福典禮,他十分感謝盧秀燕市長與台中市建設局陳大田局長團隊的效率施工,讓國光路地下道填平工程提前完工,讓往來台中市西、南區的民眾更加便利與安全;相形之下,也凸顯台中市前市長林佳龍團隊的效率不彰。

李中議員表示,國光路地下道當年因鐵道而興建,鐵路還沒有高架化前,是台中市大里、南區居民進入台中市區的重要通道,但每逢大雨民眾就要擔心會淹水;因此,鐵路高架化後,民眾殷殷期盼能儘速填平地下道。

李中說,台中市前市長林佳龍的團隊從2018年第一季就對外宣稱當年會開始動工進行填平,然而,實際上只有鐵工局負責的18座地下道開始動工,直到2020年鐵工局已經完工12座地下道填平工程了,台中市政府應該負責填平的國光、五權、建成、太原、豐原五座地下道都沒有任何的動靜,台中市民才知道被林團隊給欺騙了。

盧秀燕市長上任後,立刻責成台中市建設局著手進行上述五座地下道的填平工程,這三年間逐一填平五座大型地下道,且施工期間都比預期來得短,讓用路人的不便減弱到最輕,當地的民眾十分佩服也感謝陳大田局長與陳聰仁處長率領的台中市建設局施工團隊。

李中表示,五個大型地下道填平工程的進展,讓台中市民看清盧秀燕市長是真的用心在為台中市民著想,而且做得更加有效率,「富市台中、新好建設」的目標正逐步實現中 !

盧市長說,她時任民意代表時即積極爭取台中市地下道的填平建設,並已於上任後立即完成4處地下道的填平作業,分別為台中市北屯區太原路、台中市豐原區圓環北路、台中市東區建成路及台中市西、南區的五權路,2021年3月接續辦理最後1處、也是最大的國光路地下道填平工程,原定於2021年底開放全線通車、2022年上半年完工,已提前約1.5個月,2021年11月15日便先行開放台中市國光路及建國南北路三線通車,更於2022年1月6日提前將填平工程全部完工。

盧市長感謝台中市民眾配合施工,以及中央補助、地方民意代表支持預算。她說,台中市國光路地下道建於1971年,有半世紀之久,對於地方歷史有特殊意義;台中市國光路地下道填平經費約1億1,458萬元,其中約4,214萬元由營建署補助,除一併將鐵路舊橋及建國南北路橋拆除外,更整合雨水下水道、寬頻管道及人行道等設施,使交通路網及公共設施更完善,逐步落實「富市台中、新好建設」,創造新好生活。

台中市建設局長陳大田表示,施工團隊自開工前即以細心、用心且積極的態度面對5處地下道填平作業,以提前通車為目標,並秉持品質優先、安全第一的原則,全力克服交通維持、天然氣整壓站遷移、建國南北陸橋拆除、天候因素及新冠肺炎疫情等困難,除提早開放三線通車外,施工品質及施工安全作為,更獲2022年度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金質獎優等獎,以及勞動部金安獎佳作肯定。

完工祈福典禮,台中市長盧秀燕、內政部營建署組長張之明、台中市建設局長陳大田、台中市民政局長吳世瑋、台中市水利局長范世億、台中市法制局長李善植、立法委員黃國書、台中市議員李中、張彥彤、賴義鍠、邱素貞、羅廷瑋、鄭功進、何敏誠、台中市南區區長陳佩玉、台中市西區區長王瑞嘉、台中市中區區長林忠訓…等人出席,台中市議員黃守達也派服務處代表以及台中市大里區、東區、西區、南區等數十位里長及各界貴賓數百人共襄盛舉、一起見證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