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藝名家葉樺洋兼具岩礦張力與岩砂細緻的茶器新作

攝影/吳德亮

文/攝影:吳德亮
源於1999年九二一大地震而誕生的「台灣岩礦壺」,從開創者古川子、鄧丁壽至今已傳承至第四代,20年來我不斷以圖文持續報導見諸兩岸各大報刊,台灣岩礦壺也建立了在兩岸一定的地位與份量。不過長年隱居在南投鹿谷的鄧丁壽,卻於多年前毅然將作品更名為「岩砂壺」,從他最近帶領弟子在中部舉辦聯展的名稱「御變已忘岩」更可看出端倪吧?岩礦家族從此南北分家,北部由第二代三古默農、游正民為代表,繼續高舉「岩礦壺」大旗。
攝影/吳德亮

我長期觀察台灣壺藝從崛起到蓬勃,其實岩礦岩砂本一家,只是外觀上,岩砂表現較為幽雅婉約,特色在砂質的細膩與柔和的紋路線條;而岩礦則以豪邁中呈現大器見長,以礦石的顆粒加稜角分明的肌里凸顯磅礡氣勢,二者可說各有千秋。
而作為第三代的葉樺洋,從柴燒轉入岩礦後,先師事於游正民紮下岩礦深厚基礎,再利用假日前往鹿谷由鄧丁壽授與岩砂,多年來不斷蛻變與成長,從煉土、拉胚到燒窯,每一件作品都堪稱大器穩重、比例完美,自然呈現生機飽滿的色彩,充滿渾厚的質感,可說柴燒、岩礦、岩砂三者兼具,創作出飽含岩礦張力與岩砂細緻的茶器作品。
攝影/吳德亮

例如他以我的小詩鏤刻於壺肩或倉肩,或以巧手捏塑各種動物作為倉鈕,神韻微妙微俏十分討喜,讓壺或倉都鮮活了起來。而鐵獅玉玲瓏的倉鈕或如古代官員上朝笏版的壺把,甚或深入山區覓得的天然小竹頭作為側把,不僅張力十足且饒負趣味,更讓煎水瀹茶多了一份浪漫情趣。(*看更多葉樺洋作品及台灣岩礦壺的崛起繁盛,請詳閱兩岸知名作家吳德亮2012年度暢銷大書《台灣茶器》或2015年壓軸大書《台灣人文茶器》,二書均為聯合報系聯經出版、軟精裝、120磅雪銅全彩精印。誠品、博客來、金石堂、聯經、三民書局、台灣商務印書館、紀伊國書店、國際機場書店等各大書店或網站熱銷中。)
攝影/吳德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