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端視「生死學」之分析

攝影師:Mikhail Nilov,連結:Pexels

文:蔡永澤

此次疫情中很多患者入院不久後便離世隨即火化,親屬感到無比傷痛與失望政府作為不能釋懷。親人的突然離世必定會令人有異常複雜的悲傷情緒,疫情下知道親人在死亡前規定的處理甚至連最後一面都無法看到以免病毒傳播,這些心理情況嚴重都會出現創傷後遺症。

以香港個案,一個月逾4,000人染疫離世,更出現公眾殮房不足、遺體堆積,令喪親者加倍傷痛及焦慮,簡單告別儀式都無法辦理,遺留諸多遺憾,而遺體若處理不好,喪親者等同受到「精神虐待」,從媒體上見到急症室及殮房堆遺體相片,這勢必對在生者來說會有負面影響,更是心理負擔,親友不少會因此變得焦慮,這就是一種精神問體。這在生死學上首次遇到的情形,也是未來生死學要積極討論與研究的領域。

疫情之下,家屬連見最後一面都沒辦法,加上若親屬急速染疫去世,不少人會出現自責的心理,當這種情緒又遭遇辦理喪儀的不確定性時更加劇其心理壓力,這些都是疫情下額外需要承受的東西。因為特殊情況無法出席喪禮,不少親屬便萌生推遲儀式的想法。建議政府當局在尊重先人的心情下可以舉辦簡易的喪禮,如有親屬無法來到,或者視訊處理,此外,喪親者或者在一段時間內情緒低落,身邊人誤要多陪伴,綜上所述社會要學會同哀傷共存,也要為彼此建立一個互相承擔、幫助的保護方式,讓對死者的尊嚴在生死學上可以以這次實務加入教學實務的學習更是迫切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