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3D列印砂模技術 免開模切入全球供應鏈

報新聞記者鄒志中/台中報導   鑄造產業為國家重要基礎工業之一,其中大尺寸與形狀複雜之鑄造新產品的試作、開模、修模等繁瑣問題一直困擾業者,且業界普遍欠缺應用先進3D列印砂模鑄造技術的經驗。為協助推動產業應用3D列印創新技術,適用於鑄造、航太、汽車、機械、工具機、水五金、船舶等金屬製品的開發,經濟部工業局委託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於高雄楠梓經濟部傳統產業創新加值中心成立「3D列印鑄造砂模營運服務中心」支援產業,提升新產品自主開發能力,切入全球零組件產業供應鏈。

相較於傳統製造工法需依序進行開模具、砂模製作、試作、修模、鑄造等工序,應用先進3D列印鑄造砂模技術,可直接「列印」出鑄造用砂模,不須再開立模具,可大幅縮減模具製作時間,並克服複雜形狀工件加工困難及模具重複修改等問題。

經濟部表示,2020年金屬中心陸續協助成大精機工業、河見電機工業、萬事興實業、嘉鋼精密工業、怡欣達金屬等公司,應用先進3D列印鑄造砂模技術,解決新型工業零組件大尺寸與形狀複雜及開發期程急迫性的需求,並進行新產品的開發。

經濟部以成大精機為例,傳統新型減速機殼體鑄胚開發模具時程至少要1個月,透過金屬中心輔導運用3D列印技術,大幅縮短鑄胚製作與開發時間約60%,從至少1個月縮短為8天,降低開發成本約30%,且讓成大精機能即時提供減速機組裝與測試,將組裝與測試情況第一時間回饋給客戶,開發過程與國外客戶同步互動,完成此零組件開發為成大精機帶來約新台幣500萬元的營業額。

此外,河見電機工業進行水利機械的封閉式泵浦葉輪開發,應用3D列印鑄造砂模技術,使得封閉式泵浦葉輪鑄胚相較於傳統翻砂鑄造製作,開發時程由至少1.5個月縮短為10天,開發成本降低至少約35%,也為河見電機工業增加至少新台幣1,000萬元營收。

經濟部工業局指出,3D列印砂模鑄造技術可多元輔助新產品自主開發,縮短首件提樣時程爭取訂單;也可協助業者進行少量多樣、客製化產品開發,更可提供產學研廣泛的運用新技術與新產品之研究工作。未來工業局將持續透過「3D列印鑄造砂模營運服務中心」提供業者新產品開發與試作的場域,偕產業共同開創鑄造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