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縣文化局推2本文獻書刊 獲臺灣文獻館肯定

【報新聞/記者曾沛騰/新竹縣報導】新竹縣政府文化局研究叢書《新竹地區客家還老愿儀式》及文史叢書《新竹林業圖說》分別榮獲國史館臺灣文獻館「109年度獎勵出版文獻書刊暨推廣文獻研究」學術性書刊優等及佳作殊榮;3月16日縣府主管會報上,新竹縣長楊文科親自表揚讚許並頒發感謝狀給予2位書本作者謝賜龍老師及張乾榮老師,楊縣長感謝他們對客家學術研究的貢獻精神與成就。

3月16日縣府主管會報上,新竹縣長楊文科親自表揚讚許並頒發感謝狀給予2位書本作者謝賜龍老師(右二)及張乾榮老師(左三),楊縣長感謝他們對客家學術研究的貢獻精神與成就

楊縣長表示,謝老師以及張老師已是新竹縣之光,感謝他們透過細膩的文字將無形文化遺產記錄下來。楊縣長常常提到,「沒有客家話,就沒有客家文化,沒有客家文化,就沒有客家人」,這段話就是從謝老師口中說出,他很感動,上任後便全力推動講客話,也感謝謝老師記錄下新竹地區客家人特有孝親文化。

張乾榮老師與謝賜龍老師(左至右)

《新竹地區客家還老愿儀式》作者謝賜龍老師是新竹縣無形文化遺產保護暨推廣臺灣非物質文化遺產協會理事長,亦是客委會客語薪傳師;謝賜龍先生著作《新竹地區客家還老愿儀式》透過親身經驗,以一場自己親人的還老愿儀式的完整紀錄為基礎,再據以向其他儀式專家訪談、比較與求證,因此確實可以稱為新竹地區的還老愿儀式的典型個案是學院派的訓練與地方文史工作者的典型交會。

謝老師表示,現在年輕人對這儀式沒有興趣,因為對這研究不了解,進而不會去學習,這儀式就慢慢消失,所以他投入研究,用文字記錄下來,這是幾千年傳承下來的無形文化,希望不要到這一代就遺忘了。為往生父母「代為償還」,為親償還生前的種種許願及祈求,統稱老愿,是子女具體孝親的最後表現。

張乾榮老師在林務局服務40年,工作期間上山深入林班地工作之便,也促使他成為自然攝影愛好者,退休後延續對森林的熱愛,擔任國家森林導覽志工,亦是新竹縣攝影學會會員。張老師透過自身的工作經歷與攝影紀錄,《新竹林業圖說》細細記載了新竹林管處森林產業的發展變遷,更如實地呈現張老師透過鏡頭對自己的家鄉土地、山野的凝視。

張老師表示,現今回首過往從事林業所遇到的瓶頸都不算困難,以前沒有上班8個小時的概念,不管是伐木生產或造林生產也好,只要有工作就拼命的做,大家齊力向心都沒有怨言;他提到擔任造林監工時,伐木基地要恢復造林,新植造林是相當重要,採伐後的跡地整地,栽植行列與行列間距離為2.5公尺,從山上往山下看,行行筆直,書中都有照片一一呈現,書中9成的照片也是由他自己所拍攝。

楊縣長提到,張老師如同森林守護人,20歲進入林務局,堅守山林,40年如一日,也用攝影鏡頭下解說台灣山林產業發展,歡迎大家一起見證為護林的青春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