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福音 裝置大腸支架免做人工肛門

圖說:腹痛示意圖非當事人。〈照片臺北醫院提供〉

【記者葉柏成新北報導】一名70多歲男子長達一週未解大便及排氣,日前因嚴重腹脹及腹痛到難以忍受至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急診就醫。經電腦斷層及大腸鏡檢查發現竟是乙狀結腸處有腫瘤所造成的腸道阻塞,同時發現肝臟有轉移性腫瘤。經裝置大腸支架,撐開阻塞處,當天就解決腸阻塞的情形,休養兩週恢復體力後,接受了大腸直腸外科與一般外科醫師共同完成的大腸腫瘤切除及肝臟轉移腫瘤切除手術,手術一週後已康復出院。

臺北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高彬勝主任表示,大腸癌高風險族群,如年齡大於50歲、有大腸癌家族病史、長期有腸胃慢性發炎者,發生大腸癌的機率比一般人高,為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建議40歲以上可做一次內視鏡檢查,如果一等親家屬有大腸癌病史,建議可做腸胃道內視鏡檢查,50至74歲符合政府補助免費大腸癌篩檢者,可使用政府補助的每2年1次的糞便潛血檢查,早期癌症的治癒率和5年存活率都可超過8成5。

他說,乙狀結腸處有惡性腫瘤俗稱大腸癌,是國人好發的癌症之一,罹患大腸癌可能會出現腸道出血、貧血、大便習慣改變、腹痛、腸阻塞、腸穿孔、腹膜炎…等症狀,一般為治療急性阻塞的大腸癌、解決腸道阻塞的症狀,往往需先進行腸造口手術,俗稱人工肛門手術,讓阻塞的腸道減壓和消腫,之後再進行腸道腫瘤切除手術,但因為人工肛門裝置後,使用上有異味及漏便的可能,使病人尷尬難以接受,甚至有病人在裝置後拒絕出門,大幅影響生活品質。

高彬勝指出,此次為陳爺爺成功置入大腸支架,由肛門將導管引入裝置在阻塞的腸道內,幫助正常排便、解決腸阻塞,不需要裝設人工肛門也不影響後續的腸道腫瘤切除手術,大大提升了大腸癌病人的生活品質。

但是否所有的病人都適合以大腸支架取代人工肛門來解決腸阻塞的困擾?

高彬勝表示,大腸支架也有少數風險,例如產生穿孔、出血、支架移位、疼痛…等,因此醫師會視病人病況及身體狀況,與病人討論並規劃最適合解決大腸癌腸阻塞且又能顧及生活品質及癌症治療成效的治療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