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爸媽空巢又空心

文/陳敏北京市隆福醫院老年病科


空巢老人常見的心理問題

焦慮抑鬱情緒

 表現為有原因或無原因焦躁不安,緊張擔心,容易發脾氣,情緒低落,甚至覺得活著沒什麼意義。部分患者會覺得身體不舒服,又查不出原因。有調查結果顯示,空巢老人患抑鬱症的比例遠遠高於非空巢老人。

 65歲的李大媽,因為多年雙腿疼痛住進醫院老年病科病房。經過詳細檢查,發現李大媽的腿並沒有器質性問題,檢查結果也無法解釋她的疼痛症狀,且患者服用過各種各樣的鎮痛類藥物,效果均不明顯。經精神科醫師會診,得知李大媽只有一個兒子,長期定居國外,李大媽長期和老伴共同生活,且老伴身體狀況不好,李大媽自述十幾年來常感孤獨、無助,擔心自己和老伴身體,遇事容易心煩、緊張,思慮較重。李大媽被確診為焦慮障礙,經過抗焦慮系統治療,不僅腿疼症狀得到緩解,夜間睡眠品質也明顯改善了。


睡眠障礙

 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及身體的不斷衰老,老年人普遍睡眠品質相對較低。很多研究表明,空巢老人較非空巢老人的睡眠品質更差,患有睡眠障礙的比率約占到20%40%。我們發現很多失眠的老年人不願就醫,認為失眠不是病,也有老年人自行服藥,殊不知,長期大劑量使用安定(苯二氮卓類藥物)危害極大。


心身疾病

 空巢老人負面情緒得不到解決,長此以往會導致老年人群出現失眠、頭痛、內分泌紊亂等軀體症狀。同時還會影響免疫系統,造成多種軀體症狀,如睡眠障礙、食慾不振、乏力等。


空巢老人的「心病」如何醫

親情不能等

 子女不僅要在生活上給予老人支援,也要關注老人的心理需求,有空常回家看看,陪父母聊聊天。如果不能回家,也應定期打電話或通過網路保持聯繫。


上門查心病

 空巢老人因子女不在身邊常感到孤獨、寂寞,隨著年齡的增長,自理能力下降,在遇到困難的時候特別需要其他親人、朋友或鄰居的幫助與照顧。隨著家庭養老功能的弱化,需要政府與社會的介入,建立健全社區養老服務。各級醫療結構及社區公共服務機構也應及時向空巢老人提供心理干預和心理慰藉服務。


改變自我認知

 老人要與子女保持民主、寬鬆的相處模式,讓子女願意回家。有些家長過於專制,干涉子女生活,子女成年後在家沒有話語權,也是有些子女不願回家的原因之一。建議老人正確面對空巢的現實,從精神上擺脫對子女的依賴,培養多種興趣愛好,勤運動,積極參加社會活動。

 老年人如果發現自己出現了心理問題,可以和家人或者親朋好友傾訴,如果上述方法解決不了問題,建議及時尋求專業機構幫助,綜合醫院心理門診或者精神心理科、以及專科醫院都是很好的選擇。

別讓爸媽空巢又空心來源  中國醫藥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