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子農場/小而美的經濟體

最近,美國眾議院司法委員會反壟斷小組向四家大企業開刀,審查了臉書、蘋果、亞馬遜和谷歌,了解這些公司是否造成了壟斷市場的情況。
有人可能會好奇,這四家公司的使用人口加起來是美國總人口的好幾倍(光臉書就有24億名會員),市場價值更是動輒超過1兆美元。怎麼看都是美國之光,養活許多美國人,怎麼會落到四家公司CEO要一起被審查?
也正在這同一時間,《巨頭的詛咒》的中文版也在台灣上市,作者正是長年來對以上四家公司窮追猛打不手軟的Tim Wu(吳修銘)。英文版原著2018年11月在美國出版,重炮轟擊臉書等四家公司,並且提出強烈警告,說這些數位霸權早就造成各種形式壟斷,如果不處理,政府和人民都會受害。
一年多之後,四家公司被審查,怎麼看都不是巧合,也可以看出吳修銘的影響力。
吳修銘的父親是台灣人,現在是哥倫比亞大學法學教授。曾是國家經濟委員會的委員,向美國前總統歐巴馬提供關於市場競爭的政策建議。他在2003年提出了「網路中立性」的論述,主張網路的資源和權益完全屬於公眾,不能被任何政商勢力所把持。這樣才能保障言論自由,避免不公平的競爭,並且鼓勵產業創新。這個概念後來成為美國和許多國家制定相關法令時很重要的參考,也奠定了吳修銘的地位。
吳修銘的學說之所以受到重視,是因為他在網路剛開始發展的年代就預見了傳統法令與思維無法用來管理網路世界。在過去,企業和政府的關係像房客與房東,企業需要什麼資源,就用錢和政府交換(比如BOT,投資各項公共建設,然後擁有一定時間的使用權)。
但如果網路世界也這樣比照就會是大災難。例如臉書這些大企業現在是使用網路流量最大的用戶,如果以使用者付費的道理,他們應該付最多錢給政府,一旦付了錢之後,就沒有人有合法性來使用網路。
放眼全球,不管是金融、媒體、航空、電信等產業的壟斷都己經是不爭的事實,大企業巧取豪奪,剝削消費者併吞競爭者。尤其是像 Google、Facebook,及亞馬遜,這些公司讓財富和權力不斷集中,不只控制了商業,還甚至控制了政治、新聞,以及我們的隱私訊息。
吳修銘一直主張「讓巨頭倒下,才能澆灌民主之花」,他認為,不管政治或經濟,依賴少數的強勢是危險的,那將會導致財富與收入不平等、社會動盪不安、政治腐敗和獨裁。不只是美國,巴西、匈牙利、中國與世界其他地區都走上同一條危險的道路。他深信巨頭是危險的,而且往往會變得愈糟糕,甚至帶來災難。
「長期以來,我一直很關注是否有可能打造一個經濟體,它的繁榮昌盛是立基於成千上萬家的小公司,而不是建立在少數幾家巨型公司的成功之上。」吳修銘說,台灣是一個人人都想當自己老闆的國家,這證明他理想中那種「小而美」的經濟體是可行的。
今天全球企業的主要模式是動輒上萬員工的巨型企業,而台灣的模式己經成為吳修銘眼中的理想替代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