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手奇畫:陳奇祿院士民族學標本圖繪》專書於98歲冥誕付梓面世

今(4/27)日為陳奇祿院士(1923-2014)98歲冥誕,國立臺灣博物館與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系特別共同出版《神手奇畫:陳奇祿院士民族學標本圖繪》專書,以「神乎其技的巧手,創出奇祿特有的圖繪」隱喻作為書名,見證這位臺灣近代文化發展的重要關鍵性代表人物所留下的珍貴遺產。文化部政務次長蕭宗煌、臺博館館長洪世佑、臺大人類學系主任林開世、北投文物館館長李莎莉等人共同親自將專書致贈陳院士夫人陳張若女士。

陳張若女士親自接受贈書
神手奇畫:陳奇祿院士民族學標本圖繪》專書封面

文化部蕭宗煌次長表示,他在臺博館長任內於2007年館慶規劃辦理「田野、器物與繪圖—陳奇祿先生原住民圖誌特展」,就開始洽商陳院士圖繪整飭及捐贈事宜,期間經歷過陳濟民到洪世佑館長,終於盼到精美的捐贈圖繪圖錄出版,因此特別親自拜會陳夫人,也感謝家屬陳國偉、陳國儀與大法官黃虹霞的鼎力支持,並肯定臺博館與臺大人類學系專書編輯團隊的共同努力。

臺博館館長洪世佑表示,陳奇祿院士早年曾擔任臺灣省立博物館(臺博館前身)陳列部主任,對該館的人類學、民族學收藏有深入研究,生平手繪的「標本圖繪」不下千幅,但多數圖稿因配合書籍論文付印的緣故並未留下,只留下53幅代表性的作品,因與該館淵源深厚,故在身後囑其家人務必將這批世所僅存的親筆手繪標本圖繪贈予臺博館典藏,他希望藉由專書出版,社會各界能再次有機會欣賞陳院士所繪充滿寫實風格的人類學細緻圖繪與線描。臺大人類學系主任林開世則認為這本專書代表一個重要的傳承,能讓臺大現在年輕一輩的老師或學生更了解這一段重要的歷史。

排灣族古琉璃珠項飾,左為圖繪,右為1930年臺大入藏琉璃珠串。

臺博館這次特別邀請陳院士的指導學生李莎莉擔任主編,李女士說圖錄編撰的最大特色係以「原樣重現」為原則,進行圖像與圖繪的相互對照。因為陳院士在臺大人類學系任教時,曾系統性地以該系收藏的民族學文物標本作為圖繪對象,原53幅圖繪中計涵蓋了279件文物,其中190件為臺大的藏品,另89件主要係出自陳院士在田野調查時的手繪素描,或1961年《臺灣排灣群諸族木彫標本圖錄》和1968年 《Material Culture of the Formosan Aborigines》兩本專書中,也參考部分日本和歐美學者文章或專書內文物照片,部分亦參用臺中張氏友人與東京大學的藏品,畫作與真品比對更顯維妙維肖。

排灣族的木匙,左為圖繪,右為典藏文物對照。

除家屬提供珍藏已久的老照片和田野筆記之外,書中也納入多篇陳院士的好友與同事各自抒發對其過往生活點滴及貢獻的心情故事,包括馬以工女士〈文化日常—陳老師的人生盛宴〉、邱秀堂女士〈慎獨擇善謙謙君子陳奇祿院士〉、楊式昭女士〈陳奇祿先生的書法記事〉及李乾朗先生〈文化資產保存的開路先鋒-追憶文建會陳主委的文資保存風範〉四篇。

陳奇祿院士一生致力文化學術領域,曾獲諸多殊榮,包括中山文化基金會學術著作獎、國家文藝獎特別貢獻獎、行政院文化獎、國家文化資產保存獎等。並歷任要職,擔任首任文建會(文化部前身)主委、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首任董事長、與中華民國公共電視臺籌備委員會主任委員等,擔任文建會主委期間規劃文化發展方案、策劃藝文展演活動、培育藝文及行政工作人才,奠定了我國文化建設的深厚基礎。

資料與圖片由國立臺灣博物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