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五萬人次受惠成就行動典範 「台中市民小巴」深耕偏鄉夯

報新聞/中部特派員鄒志中報導   「謝謝叔叔,讓我每天都有交通車可以搭!」、「台中市民小巴是專為大眾運輸服務不足的偏鄉區域量身打造的!」在偏鄉交通經常面臨挑戰的台中,一項創新服務正悄然改變居民的生活。台中市民小巴自去年初啟動以來,以其靈活便捷的特性,不僅成功突破傳統公車難以深入的地理限制,更累積超過5萬人次的搭乘量,證明了其高度的民生需求與服務成效。值得一提的是,其中一位熱情的市民小巴駕駛林銘彥,更以其卓越的服務,榮獲2024年金運獎「偏鄉優良駕駛」的殊榮,為這項服務再添光彩。

突破偏鄉交通藩籬 友善服務深獲肯定

台中市交通局長葉昭甫指出,台中市民小巴自去年初在台中市大甲、大安、外埔及后里地區同步啟用四條路線,運量持續攀升,尖峰時段甚至出現「班班客滿」的盛況,連遠道而來協助雙語教學的外籍教師都盛讚「有市民小巴真好!」。這充分證明了民眾對友善交通網絡的殷切需求,不分城鄉,人人皆可享有便利移動的權利。

葉局長進一步表示,台中市長盧秀燕高度重視偏鄉居民的基本民行權益。台中市民小巴初期雖因其獨特的「黑頭車」外型(指小而精緻的專車)讓民眾感到陌生,但很快就以其「一試成主顧」的魅力,轉化為深獲好評的「超人氣公車」。這項服務是台中市發展偏鄉交通系統、改變公共運輸思維的成功實踐,從梨山幸福巴士、小黃公車到台中市民小巴,一步步擴展了山區與海線地區的交通網絡,大幅提升了民眾外出採買、就醫、訪友乃至學生通勤的便利性,躍升為偏鄉居民最可靠的「行動神隊友」。

量身打造 行動方案靈活應變

葉局長解釋道,9人座巴士的車身輕巧靈活,能夠輕鬆穿梭於路況狹窄或傳統公車難以設置站點的區域。此外,許多駕駛本身即來自海線地區,對在地環境瞭若指掌,實現了「在地就業、在地服務」的雙重效益。台中市交通局更與客運業者緊密合作,根據實際搭乘情形滾動式調整班次,在尖峰時段增派備用車輛支援,確保通勤、通學需求獲得充分滿足。目前,每條路線每月服務近700人次,四條路線截至去年2月,累計搭乘人次已突破5萬大關。

駕駛暖心服務 構築人情風景線

榮獲金運獎「偏鄉優良駕駛」的林銘彥先生分享了他駕駛台中市民小巴的感動與成就。他觀察到,除了當地居民,因盧市長推行雙語學習城市而深入偏鄉的外籍教師,如來自美國紐約和南非的老師們,也頻繁搭乘台中市民小巴往返學校,他們對這項服務讚譽有加,稱其為「五星級公車」,兼具高度機動性與便利性。

林駕駛也感性地提到,長者乘客不僅會熱情打招呼,甚至會分享自家種植的蔬果;而每逢農曆初一、十五或節慶,到市場採買的乘客倍增,車廂內洋溢著節慶的歡樂氣氛。最讓他感到溫暖與成就感的,莫過於學期末時,固定搭車的學生們會真誠地說聲「謝謝叔叔,讓我每天都有車可以搭!」。

林駕駛也展現了高度的應變能力與使命感。他曾即時協助一位在車上突感不適的女性乘客,迅速通報救護車送醫,最終協助乘客順利脫險,事後獲得家屬特地致謝。他表示,「安全送達」是每一位大眾運輸駕駛的最高使命。此外,行駛於農田旁的鄉間小路,春夏綠意盎然,秋季金黃稻浪,偶見耕耘機穿梭,這些都是他在偏鄉開公車時獨有的小確幸。

靈活接軌 打造無縫轉乘體驗

睿奕交通董事長吳國正也強調台中市民小巴的營運優勢與社會意義。他表示,「海線子弟返鄉服務特別有意義。」台中市民小巴車體較小,操作靈活,能有效深入社區巷弄,並且貼心設有方便年長者上下車的扶手,搭配駕駛細心引導,極大提升了高齡乘客的搭乘安全與舒適度。此外,台中市民小巴快速與台鐵大甲站及公車站點接軌,使偏鄉地區民眾能更順暢地轉乘前往市區,提升了整體交通網絡的便捷性。

便捷支付 歡迎多加利用

為鼓勵更多民眾體驗台中市民小巴的便利,台中市交通局提醒,包含台中市民小巴在內的台中市公車已全面導入多元支付方式,包括悠遊卡、一卡通、愛金卡,以及行動支付乘車碼(需綁定市民限定)。透過電子支付平台綁定金融帳戶或信用卡,可免去傳統實體電子票證餘額不足的困擾,歡迎民眾多加利用。

欲查詢相關票證資訊,請瀏覽Taichung go網站(https://www.taichung-go.tw/ch/about-citizen/index);掌握最新路線調整公告及乘車資訊,可至「台中市即時公車動態資訊」網站(http://citybus.taichung.gov.tw/ebus)查詢,或前往交通局官網(https://is.gd/MTPvdg)下載「台中Go」APP。如有任何疑問,亦可撥打台中市民一碼通免費專線「1999」,台中市交通局竭誠歡迎台中市民朋友善用這項便捷的交通服務。

spot_img